格格党

繁体版 简体版
格格党 > 一起找工作吗[娱乐圈] > 第9章 王导

第9章 王导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东边日出西边雨,俞林这厢倒霉,那边开始有了起色。没时间拜拜的他,也不必去拜了。

周安是既无奈又庆幸。

俞林借口找的好:“我回去跟我女票一说,她就轰击了我一顿。

她说:“你脑子掉线,怎么可能这么多人一起去,而且我师姐压根就不喜欢和陌生人出行。”

周安心想,我可以算她的陌生人,你不是号称很熟吗?

俞林:“她就给我举例子,之前她们班一个男生和她都在同一个办公室做毕业设计。”

“男生自认为大家都是朋友,有天叫她们一起出爬山。师姐拒绝了,她问师姐为什么,师姐就俩字:不熟。”

听到这里,周安实在忍不住了,嘲笑俞林:“所以,你其实是她不熟的陌生人?”

俞林硬气道:“这也是我女朋友片面之词,其实是她懒的去,所以,才这么多托词。等我忙完,咱俩一起去,不带她们。”

周安冷笑:“其实我也懒得去。”

俞林抓狂:“你们一个两个都这么无情。”

到底是工作令他抓狂还是冷漠的人们让他抓狂,只有俞林自己知道。

周安的工作日程早已安排满,原本的计划是拍摄4天,回来休息两天后,参加一档综艺,时长3天。

之后的工作安排,有广告拍摄,电影客串等。用吴栖的话说,哥,你最近都是打零工。

此话不假,十分贴切。打零工的周安,虽无甚工作压力,但有些无趣。

还是进组长拍,有点意思。他不由的期待王导的开机时间。

王导的开机时间预定在1月中旬。

许梨最近被“关”在酒店里改编她的小说。

王导有自己固定的编剧团队,王导本人参与编剧工作,还有著名编剧林可笠、崔志凯。

许梨认为自己的主要功能是缩圈。王导和林编、崔编各有千秋,他们仨有时候还要争吵一番。

毫无存在感的许梨更像个球类比赛中,教练指导里盯着电脑的那个人,毕竟她是最熟悉自己小说的人。

每当这时,她就后悔,做一个兼职作家不好吗,为什么折腾到这种地方坐牢。

不过,随着大家因为不同观点而不断的交流,许梨的想法也跟着改变。

写小说的时候,许梨主要的关注有俩点,一个是自己的幻想是否合逻辑,二是不断的收集资料,丰满故事的细节。

王导关注故事的逻辑性,许梨的这个故事在逻辑上无大问题,王导和两位编剧老师采用了故事的主线。

电影是视听艺术,故事本身既重要又没那么重要。

王导几年没拍电影,外界谣传不少,传到王导耳中的就有4个版本。

王导听后,直摇头,没一个贴边的,直接和儿子感慨,这些人到底是搞电影还是写地摊文学的。

王导这几年,心路历程颇为坎坷,这要从王导上部戏说起。

上部戏拍完上映后,王导突感疲惫,和家人提及,脑袋钻到手机的儿子像蚯蚓一样把头从土里伸出来,兴高采烈的说:“爸,你中年危机了。”

王导的人生用一个字形容就是,顺。

婚姻和事业均如此,王导和国外某导演聊天,说自身经历时,外国导演惊讶的感慨:“jason,你是天才。”

后来圈子里有一句话来定义王导:老天爷赏饭吃。

王导吃来吃去,发现自己好像吃不动了。

对什么都兴致缺缺,陷入了对自我的怀疑和对世界的质疑中。

王导开始给自己放假:去欧洲进修一个月的厨艺;跑到勐海闭关了两周。刚回北京三天,他母亲突然去世。王导的中年危机停下来了,他开始面对死亡预警。

摆在王导家的书乱七八糟,王导对于书很一般,算不得爱看,家里最爱看书的是他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。

儿子的书就像小狗的尿,到处都是。谁帮他收拾,还急眼。

王导在外面没受到的苦,在家瘦了不少。某天,王导正在思索如何死去是最优的,思索半天,也无解,放弃思索后,去外面晒晒太阳。

躺在沙滩椅上,看到了儿子扣在桌面上的书。

王导接着儿子的断页看,看了几页后,王导把书合起来,端详书封皮上的简介和书背面的推荐语。

王导把书带回室内,煮茶读书。

看完后,王导打电话告诉助理联系小说的影视版权工作,他要准备拍电影。

许梨接到王导公司的电话时正在整理标本。

标本保存室安静空旷,许梨的手机只设置一格音量,在标本室响的格外有力。

标本室有其他工作人员,许梨先接起电话,小声说:“你好。”

听完对面的诉求,许梨有些不敢相信。

许梨做梦都不敢梦到王导改编她的小说,不对,是不会梦到。

许梨自然连连答应,毫无博弈。

口头上的应答只是初步的合作,落实到商业合作时,许梨多少有些好奇和担心。

许梨依稀记得,在王导的公司会议室中,她和白堇等人对面是王导以及他的团队。

大家忙着讨论合同内容,许梨插不上话,王导从自己的位置站起来,坐到她身旁,问她对自己的作品影视化有什么期待?

许梨忘了自己回复了什么,只记得自己反问王导,怎么会选择改编她的小说?

王导思索后的回答,她记得很清楚:“缘分吧,很多事情都是阴差阳错,人之将死的主题我之前没拍过,我看到你书的时候想的就是这类的内容。”

“这种感觉就像,正要打瞌睡,就有人送枕头。”

王导似是无意的感叹:“他们告诉我,你不到30时,我还有点惊讶。”

王导的试探,许梨听得出来。合作的前提是信任,哪怕是一次的合作,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

许梨明白王导的试探。许梨妈妈也有过类似的感慨,不理解许梨怎么会写老年人的故事。

许梨不紧不慢的说:“小说的灵感来自于我坐绿皮火车的一次经历。”

“有一次出差,办完事情,太晚了,没有高铁了。我实在不想再住一晚酒店,便买了绿皮火车。”

“对面下铺是一位几乎全身瘫痪的老人,其他铺位是陪伴他的家人。下了火车后,我还是会想起它。”

原书作者作为编剧署名已经约定成俗。

王导本来没想过许梨加入他们真正的改编。

但许梨说的灵感来源和王导决定要拍这个作品的情节重合了。

故事本身是重要的,但也没那么重要,王导决定要不要拍一个故事,往往取决于故事中的场景对他有没有吸引力。

他想呈现的场景,可以为之编一个故事来呈现。、

王导想要拍出的场景就是许梨描述的灵感来源。许梨在这一点上,和王导有了异曲同工之处。

王导对许梨有了一些期待,他想试试这个作品能不能更有趣一些。

王导没有当场告诉许梨他的决定。

后续邀请她参与编剧工作的事情是王导的助理联系她的。

许梨作为有饭碗的人,理智上应该拒绝王导的助理。

实际上,许梨心脏砰砰的跳个不停,她知道自己早想脱离现在的工作了,也许,就是现在。

王导留用了故事的主脉络,为了加强节奏性,砍掉了一些细枝末节。

许梨的小说内容是一个老鳏夫失去最亲近的大儿子后,在外地的小儿子家脑梗后坚决要返回家乡的故事。

小说前半部部分是老头失去大儿子后,和女儿生活的故事。后半部分老头去了异地的小儿子家突发脑梗,半身不遂,家人接他返乡的故事。

王导打算在前半个小时讲述大儿子去世老人适应生活、与女儿相处的篇章。将老头突发脑梗返乡的篇章重点拍摄。

老头有四个孩子,三儿一女。其中一个儿子,在出生时,被老头的堂哥抱走了。

老头的堂哥和嫂子没有孩子,打起了老头孩子的主意。孩子被抱走后,日子照常过,其他三人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兄弟李双。

周安饰演的角色是李双的儿子李爽。

主角当仁不让的是老头,饰演老头的演员是王导合作多年的孙启先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